笔者对2022年1月1日至今发布的99条财税政策从税种、政策类型、政策时限、调控目标上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发现,当前财税政策存在“打补丁”“碎片化”等问题,具体体现为政策时限本身较短,延续性政策较多;多个税种指向同一个调控目标,财税政策存在重叠;增值税特定行业免税过多,破坏了抵扣链条等。这使政策不仅缺乏系统性,难以配合打出合力,还可能加重财政收入压力。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减少出台短期政策,构建系统化的税收优惠体系,逐步取消增值税的各种优惠政策。
近年来新增财税政策呈现“打补丁”“碎片化”特征
(一)2022年1月1日以来出台的财税政策统计性分析
本文收集了2022年1月1日至今发布的财税政策法规(共计270条),在剔除了指导意见、税收支持通知、办税指南、征管细则、名单发布等与本文主题相距较远的政策法规后,剩余116条,其中有17条是与进出口相关的国际贸易政策,本文主要对剩余99条国内财税政策进行分析,从优惠类型上看这些政策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新增税收优惠、已有政策优惠的延续、已有优惠政策的完善等。
从税种看,我国税收政策税种分布较广,本应承担税收中性优势的增值税却出台了最多的税收优惠政策。根据本文的统计,2022年1月至今,增值税已经出台了37条税收政策,在所有税种中最多。其次为企业所得税,35条;个人所得税22条;其他税种合计仅29条。
从政策时限上看,有75条政策在发文时设有政策时限,到期后是否延续具有不确定性,税收政策的不确定性较强。其中有4条政策时限甚至小于1年,14条政策时限在1至3年内,52条政策时限在4~5年(全部是2023年之后发文的政策,且主要分布在8、9月份)。
从调控目标上看,政策目标具有多样性,且不同政策之间缺乏相互搭配,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具体而言,仅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目标就包括改善民生就业、鼓励高新技术、支持小微企业等;而增值税优惠政策的目标包括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再就业扶持、减少特定行业税负等;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主要目标有改善民生、激活房地产市场、促进金融市场交易等。
(二)政策“打补丁”“碎片化”的体现
一是有很多政策时限本身较短,到期后延续,或中途优化并延续的政策。比如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共优化调整4次),车辆购置税(共优化调整4次),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共优化调整5次)。政策呈现短期化、碎片化特点,这与前几年疫情反复、市场环境不确定性较高、有关部门较难预测税收优惠对财政收入影响大小有关。
二是存在多个税种指向同一个调控目标、财税政策重叠的情况。比如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11条政策,分别覆盖了延缓缴税、减免“六税两费”、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减免企业所得税、贷款利息免增值税等优惠方式;以改善民生就业为目标的退役士兵和重点群体就业政策,将我国主要的几个税种全覆盖: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以及增值税附加。
三是增值税特定行业免税类别过多,导致抵扣链条断裂点过多。比如用于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减免税政策;支持科技企业的加计抵减政策;改善民生的边销茶免征增值税政策;鼓励高新科技发展的科技园免征增值税;支持特定行业的抗癌药物、飞机制造减免税;支持文教体的电影产业、有线电视免税等。
政策“打补丁”“碎片化”可能造成的影响
(一)企业产生对减税降费的依赖,陷入“减税降费陷阱”,同时也增加了征管难度
减税降费等收入端政策传导链条长,需要通过企业和居民等市场主体的行为产生效果,这中间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干扰,如果企业和居民的信心不足,即使大规模减税降费,企业仍不敢大幅追加投资、居民不敢提高消费。结果就是减税降费并不能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减税降费的作用衰减,陷入“减税降费陷阱”。长此以往,一旦企业遇到内外部冲击市场就呼唤减税降费,这不利于维护企业经营稳定的税收环境,更不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此外,频繁为财税政策“打补丁”,会导致税收政策过于复杂,会加重纳税遵从成本和征管难度。
(二)部分税收政策产生了二次分配效应、违背税收中性原则,造成不公
我国减税降费主要围绕增值税在做文章,但增值税是关于对最终消费者征的税,虽然理论上增值税减税降费的最终受益人是消费者,实践中却被用来为中间制造商减税,而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再次出现扭曲:上游和国企受益偏多,下游和民企受益偏少,税收优惠只有极少部分传达到最终消费者。如今我国有大量的增值税免税政策,这破坏了增值税抵扣链条、违背了税收中性原则、产生了二次分配效应,造成了新的不公。而且增值税占我国税收比重太大,不宜再作为减税降费的重点,否则对财力的冲击作用太大。
(三)政策缺乏系统性,难以配合打出合力,还加重了财政收入压力
减税降费系统性和统筹谋划不够,不利于发挥出政策最大的效果。比如,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打补丁”效应最明显,如今,大部分税种都有针对小微企业的优惠,优惠规则设计越来越复杂,且不说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之间是否能做到互为补充、相互配合、打出合力,单就复杂性而言都可能成为小微企业依法纳税的又一负担。再比如,追溯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政策,会发现是在市场呼吁和有关部门推波助澜下出台的,但其实从理论上说印花税对资本市场的拉动作用很小且持续时间短,从实施结果看,该政策确实不仅未能活跃资本市场,而且导致我国每年财政将减收近2000亿元,加重了财政收入压力。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网上零售额7.1万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96万亿元,同比增长8.8%,占社零总额25.3%。
对策建议
(一)拉长政策年限,减少出台短期政策,稳定市场预期
前些年因为疫情影响,出台了很多暂时性、调控性、不确定性较高的政策,这些政策持续时间本身较短,刨去纳税人对政策的反应时间,实际剩余能享受到税收优惠的时间更短,再综合考虑纳税人的遵从成本,这将很难评价财税政策是优惠还是负担。一般来说,税收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并且在小规模和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因此政策不确定性对弱势群体更加不友好,有违税收优惠的初衷。未来财税政策应该以稳定市场预期为主,拉长新出台政策年限,减少出台短期政策。
(二)税收政策系统化,构建结构性减税降费体系
税收的第一要务是筹集财政收入,其次才是调节经济功能,对于企业和居民面临的负担等问题,要桥归桥、路归路,否则缺乏系统思维会造成按下葫芦浮起瓢的问题。未来出台财政政策,建议将收入、支出和债务统筹考虑;尤其要将增值税立法与一系列“补丁”统筹考虑;统筹个人所得税改革,比如家庭征收、综合征收、动态调整扣除额、调整税率级次和税率、奖金计算,不能只碎片化推进专项附加扣除等;统筹社会保险缴费基准、费率与规范征管等。
(三)逐步取消增值税的各种优惠政策
增值税的首要职能应该是满足财政收入,而不应承担过多调控职能。因此,应该努力减少增值税的税收优惠项目,发挥增值税税收中性的优势。具体而言,长期来看,应该对增值税的税收优惠做一个系统化的梳理,去除不必要的税收优惠项目,对确有必要的税收优惠,可以考虑用其他税种的优惠进行替代。短期来看,可以考虑首先从增值税的加计抵减政策入手。
(田志伟系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研究员,吴琪系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举报 文章作者田志伟
吴琪
相关阅读 存量房贷利率下降有利于提升社会福利央行宣布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等刺激经济政策,旨在直接减轻居民的房贷负担,促进消费,带动经济增长。
31 8小时前 国家统计局:中国城镇化进程在持续推进,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在加快构建刘爱华表示,当前房地产市场继续处于调整中。从未来发展看,中国城镇化进程在持续推进,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在加快构建,房地产市场仍然具有较大潜力和空间。
31 09-14 11:03 曾刚:破局市场空白,小微企业普惠理财的创新与发展小微企业理财作为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市场规模扩大、数字化转型加速和生态圈完善的广阔前景,同时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进行产品创新和服务优化,以满足小微企业的多元化需求,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0 09-09 14:56 住建部:全面排查、锁定年底前应交付的396万套住房,作为保交房攻坚战目标任务保交房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老百姓交了钱,就应该拿到房。
37 08-23 11:41 房地产市场三条改革线索值得重点关注未来有三个深化改革的方向值得重点关注配资股票开户网站,即土地改革、人口迁移、城市治理。
363 08-20 13:19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